你好,欢迎来到中国农业出版社! 登录|注册
图书商城 > 图书详情
沧海寻踪

作者:陶鼎来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装帧: 平装

千字数: 1056

库存:无货

ISBN:9787109209053

版次: B1

开本: 16开

关键词:

责编: 刘晓婧

定价: 200.00
已有0人评价
选择数量: 立即购买
 
内容简介
我们陶家,我指的是从元代末年起落籍在湖北省黄冈县陶胜六乡的一支陶家,在当今中国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名望的家族。我的祖父是读书人,取得过清朝的功名,但也不过只做了几任相当于地区专员一级的地方官;我的父亲一生从事具体的工程建设,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一些业绩,但很少有人为他报道宣扬;我的叔父虽然写了一辈子的文章,在学术上的成就曾经显赫一时,却因为卷进了近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漩涡,在中国大陆就一直没有人再敢公开提到他。到我这一代,更没有人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要为陶家写什么值得纪念的东西。但是当我年过 80,并且有机会能够离开大陆,冷静地回想自己和家人的经历时,突然发现应当有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认识。因此,常有陶渊明“觉今是而昨非”的那种感触。例如,就对家人的看法来说,过去我总把父亲和叔父看成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物,一个学工,一个学法,自从进入大学便分开生活、学习、工作,再也没有走到一起。现在我研究他们一生的作为,才发现他们能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自己的名誉地位,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这种精神是一致的,而且都是源于他们所受的中国传统教育,这就不能脱离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中国人的这种精神当然不限于我们这一家,而是遍存于整个民族,在我的许多同辈人和他们的家庭中都可以看到。这是为什么几千年来,经历无数次磨难,中华民族始终能够屹立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我也曾把父亲和叔父分在海峡两边、各自走了不同的道路,看作是家庭的不幸。现在我才认识到他们兄弟在各自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他们对中国、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都是无法磨灭的。2002 年初,湖北省为纪念父亲在1954 年武汉防洪斗争中的功绩,为他建立了一座铜像,与历史上科学技术界的名人李时珍、李四光等站在一起。叔父在台湾已经是广为人知的学者,而他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和中国社会史上的学术成就,特别是他秉持自己的学术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日本侵略者和左派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随著历史进程,必然也会在中国得到正确的评价。至于我对自己的功过得失、是非好坏,自然也有所领悟,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对待。我羡慕有些人为什么能做到一生无愧无悔,我却显然作不到。
作者简介
陶鼎来,农业工程学家、社会活动家,他致力于我国农业工程类综合学科和事业的发展,参与倡导和组建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的科学研究机构;倡导并主持运筹学、区域规划、系统工程在农业上应用的科学研究,进行了开拓性工作,争取并主持了世界银行支持的我国第一个大型农业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取得卓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